王宗平:无强度不体育,无体育不教育
【编者按】
十年前,学校体育面临诸多尴尬与无奈。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体育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迈进新时代。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亲情关怀,到党和政府的顶层设计,再到地方政府的及时跟进以及部分高校的社会引领,聚焦体育课、聚焦学生体质健康,在“强度”上做文章、下功夫,取得历史上最好的社会影响和实际效果。
2012年下半年以来,党和政府先后在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体育强国、体育产业、教育评价、“双减”政策等领域作出重要决定和出台高级别文件,并且都对学校体育提出相关要求。教育部等部门专门对学校体育尤其聚焦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坚持问题导向、政策引领,打出一套组合拳,持续发力使学校体育在上“强度”的基础上高质量发展。
强度体育
一、
十年前,学校体育的尴尬与无奈
2012年11月12日,正直中共十八大在北京召开之际,一篇《武汉、西安等多地高校运动会取消长跑》的报道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纷纷发表文章,分析这一较为普遍现象产生的原因、高校的无奈以及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中国体育界元老魏纪中更是公开直言:高校运动会取消长跑释放“负能量”,实不足取。
透过现象看本质,取消长跑的背后,佐证了《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大学生身体素质25年来持续下降。与1985年比,肺活量下降近10%;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成绩分别下降10.3%和10.9%。学校体育或者体育课长期处于“无难度、无强度、无对抗”的温柔体育状态,使得我们的校园里小眼镜、小胖墩、小驼背甚至小白头司空见惯。初中年级以上的一半男生, 标准的引体向上一个也拉不上去,“谈跑色变”成为常态,“体测猝死”屡屡发生,学校体育如此尴尬。
强度体育
二、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体育的亲切关怀
2015年10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时表示;“中国孩子玩的太少了,要让他们多玩一玩。”怎么让学校教育释放孩子“玩”的天性,这其实应该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分内之事和职责所在。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短短45个字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体育尤其体育课的情有独钟和博学睿智。
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东湖新城社区视察疫情防控工作时,特别叮嘱来自中国矿业大学(北京)00后志愿者谢小玉:回校以后,要好好上体育课。
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考察学校教育的时候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强调“要让孩子们跑起来”。
强度体育
三、
党和政府对学校体育的政策引领
2012年10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层面首次对重视学校体育的“强硬”态度。
2012年12月底,教育部坚持问题导向敢于直面现实,委派专业人士,对甘肃、云南、浙江、福建四省进行学生体质健康的调研摸底抽测。2013年至今,教育部已经连续9年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全覆盖进行异地拉网式的学生体质健康抽测,每年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从小学到大学16个年级被抽测的学生多达16000人,全国每年近510000人。并且始终将初中、高中、大学的女子800米和男子1000米作为必测项目,真可谓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旗帜鲜明地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短短23个字,聚焦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学校体育前所未有的在中共中央《决定》中首次被“强化”。
2014年4月21日,教育部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连续印发了三个文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
2014年6月11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要求每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 30%;要将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 30%。
2014年7月7日,教育部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对比2007年版,不但将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由选测项目改为必测项目外,还增加了附加分满分为120分。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100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小学的加分指标为1分钟跳绳,加分幅度为20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加分指标为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800米跑,各指标加分幅度均为10分。
2015年7月22日,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计划到20250年支持建设5万所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重点建设200个左右高等学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以足球为突破口,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2016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开诚布公地指出“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两个基本事实。明确提出大力推动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冰雪、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基础和特色项目,科学安排运动负荷,侧重技能练习,确保学生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
2018年1月,教育部委托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规定了“高中学生在三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需上满216课时,修完12个模块,获得12个学分。其实就是确保每周2课时(2课时*18周*6学期=216课时)不得被挤占,目前北京已经明文规定高中体育课每周3课时。
2020年9月21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核心要义就是“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和健康知识,指导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武术、冰雪运动等专项运动技能。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将评价导向从教师教了多少转向教会了多少,从完成课时数量转向教育教学质量。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体质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继续保留了“体育与健康”课时占总课时比例10%-11%,仅次于语文(20%-22%)、数学(13%-15%)处于第三的位置。新课标将课程的核心素养概况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三个方面。新课标还将告别“无难度、无强度、无对抗”不出汗的体育课,科学设置运动负荷标准,每节课要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每分钟140-160次。可以说,“强度体育”将成为未来体育课的真实写照。
强度体育
四、
高校、地方政府对学校体育的责任担当
2017年3月17日,清华大学在全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提出从2017级本科生开始“不会游泳不能毕业”的新规定,加之从1999年就开始推行的本科四年体育课一贯制和每年必测男子3000米、女子1500米,“无体育、不清华”不仅仅是个口号,而是真正的“强迫体育”。
2017年6月16日,南开大学在全国率先由校长为国家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的1206名毕业生签发《体质健康证书》,加之今年的2688名体测合格的毕业生,目前南开大学共有11241名本科毕业生获得“体质健康证书”、532名本科毕业生获得“体魄强健毕业生”称号,两项数据连续6年逐步上升。
2019年8月19日,浙江大学出台文件,从2019年开始体育课覆盖本科生四个年级,学时由144学时增加到252学时,提高幅度为50%。全校学生每学期48次跑步:男生不少于3.5公里/次,一学期168公里,相当于绕西湖11圈;女生不少于2.5公里/次,一学期120公里,相当于绕西湖8圈。
2019年12月27日,云南省发布中考新政,从2020年秋季入学的初一年级学生开始,在总分700分中体育的分值是从原本的50分增加到了100分,占总分的14.29%,与语文、数学、英语同等分值都是100分,体育课真正成为了“主科”。
2021年6月22日,云南大学出台体育课程调整方案,将体测成绩与毕业证挂钩,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方可毕业。每学期体育课成绩均由“40%体质测试成绩 + 50%运动技能成绩 +10%平时成绩”组成。这一改革举措经11月13日新华社披露后,很快上了“热搜”,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全国350多家媒体进行了持续报道,被誉为是史上高校最严体育校规,一度引起了社会广泛热议和高度关注。
2021年10月13日,河南省教育厅正式下发文件,从2024年起,中考体育考试总分值由目前的70分提高到100分。其它如广东、福建、江西、四川、江苏等省份,也都陆续出台文件提高体育中考分值。
强度体育
五、
结语
强度,在竞技体育中是一种常态无需特别强调,但在学校体育提“强度”也许还是个新鲜事。其实,10年来中国学校体育始终在上“强度”,不仅体现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国家诸多文件的顶层设计,还体现在国家教育部等部门真抓实干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和高校在“强度体育”上上下联动开始发挥头雁作用和蝴蝶效应。目前全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课率接近百分之百,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91.91%,优良率达到了33%。总结过去是为了再出发,进入新时代,学校体育任重道远。健全人格,首在体育。锤炼意志,强度必须。德智体美劳,体育驶入快车道。
往期 · 推荐
出品 | 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院
策划 | 动商新媒体中心
图片 | 微信图片库
编辑 | 代三壮
初审 | 张红兵
审核 | 王宗平
投稿邮箱 | dongshangyjzx@163.com
寄语:读书、运动、思考、行动、无论何时